和光同尘出自《道德经》

p1后期,p2字。抱图自便~

《道德经》第四章  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,渊呵!始万物之宗。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。湛呵!似或存。吾不知谁子也,象帝之先。


 《道德经》第五十六章  知者弗言,言者弗知。塞其兑,闭其门;挫其锐,解其纷;和其光,同其尘;是谓玄同。故不可得而亲,亦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亦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而贵,亦不可得而贱,故为天下贵。



        很多人都说道家是出世之法,其实不尽然。和光同尘这四个字就是很好的入世之法,也是入世之法的最高阶段,是为玄同。 
        最高深的入世就是出世,最高深的出世亦是入世。 
        古时有个布袋和尚成天背着个脏布袋子,看见有人扔了不要的脏东西他就捡起来装进布袋子里,而且是什么越脏越往里捡。有天一位大师问他“如何是佛法?”,布袋和尚满脸笑容地把布袋放下,扔在了地上。大师点点头又问“再上一乘是什么?”,布袋和尚扛起布袋头也不回的走向大街深处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,大师破颜为笑:“且向有人行处行!” 
        如果解析一下这个故事,可以把放下那个肮脏的布袋理解为“和光”。佛法的作用就是剔尘除垢、去伪存真,把不好的东西剔除,才能最终合于道。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“为道日损”。且向有人行处行意味着“同尘”。自己和于光,合于道之后,还要把光明、快乐带来世间,但方法是自己先要同于尘,才能让众尘也能和于光。因为假如你和大家一样“俗气”,但你比所有人都更快乐,更有智慧,别人才会向你学习,否则如果你把自己和众生对立起来,认为自己是大德,其他人都是愚夫,那么是不可能有人愿意听你教育他们做人的。 



外化而内不化


 
 
        在《庄子》中,有一句话的含义与和光同尘相近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中说:“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,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。”其中外化而内不化的含义就是和光同尘。自己有高于世间的智慧,能使自己自在逍遥,是谓内不化,或者和光;外表上和世俗人没什么不同,却能把自己的光芒和同到即使是最微小的尘埃之中,是谓外化,或者同尘。总的来说,就是在入世的同时却不陷入世俗,用出世的智慧带给自己和世间的人们自在和喜悦。 
 

(壁纸、字授权一切。)

评论(4)
热度(13)
©巴桑多吉 | Powered by LOFTER

赤子之心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。